1/03/2011

情緒

書名是《Emotional Awareness》,作者是達賴喇嘛和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 (Paul Ekman)。

且讓我暫時放一下之前打工所翻譯的介紹文:

宗教領袖達賴喇嘛是無數人的精神導師、因他獲得心靈上的撫慰與啟發;保羅.艾克曼 (Paul Ekman)則是與二十世紀一百位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他對人類情緒的研究是當代心理學發展上重要的關鍵。這兩位都是當今世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在討論「人類的情緒」和「心理層面的滿足」時,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兩人的討論跨越精神與科學層面、西方和東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他們探討了和各種情緒經驗相關的核心問題,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解析了人類情緒的由來、本質和情緒對我們生命的影響。仇恨和憐憫的情緒從何而來?佛教精神和禪意是否可以和科學產生連結?佛教又是否可以從現代科學中衍生出更多更深的意涵?

這些討論十分精彩,除了可以讓我們一窺兩位偉大思想家的中心思想與基本哲學,內容十分趣也具有思想上的挑戰性。

我才剛讀了一部份,覺得最有幫助的一點是:察覺自己當下陷在某種情緒中(類似旁觀、觀察的角度),再考慮要不要讓自己把這個情緒擴大。舉例來說:今天可能一起床就陷入一種低潮的情緒中,所以很容易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覺得生氣;如果我能查覺自己今天處於「不太順」的狀況,遇到小事不順心時就會想:「等一下,我平常會因為這種事生氣嗎?」在思考、觀察自己的過程中就會冷靜下來了。

所以重點在於,要能察覺自己的情緒狀態,冷靜感覺感受自己的心情。當然不是每次都能冷靜下來,要多練習。久了就會成習慣。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避免自在憤怒或激動的情緒下做出「非最佳」反應,讓自己及別人受害。兩位作者都認為,人類的苦痛很大一部份可以因此而避免。

而「避免、減少人們的苦痛」正是兩位作者從宗教和科學角度都在極力追求的事,也是這本書最重要的目的。雖然負面情緒不見得都是不好的(例如「害怕」其實讓人類避免了很多危險的處境),但是能察覺自己情緒,才能體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反應,而不會因為一時激動而造成不良的後果。

其實很多心理學的書都有相似的主題,但我覺得這本書透過兩個不同角度的作者反覆辯證,讓某一些想法更容易被人理解,也容易一起去思考。

除了內容上的思考之外,對話體的記述內容也讓我對兩位作者產生親近感:達賴喇嘛在對談之間認真又不時流露出幽默感和包容力、具有相當科學知識的涵養但又非常謙虛。Paul Ekman 則是嚴謹而有條理,力求兩人的溝通精準無誤。


其實最近我也常對自己的情緒反應感到困惑(為什麼我沒有想像中難過?為什麼我感覺某種憤怒?為什麼我有這種感覺?),開始讀這本書之,我開始試著去「體會」、「觀察」自己內在的情緒。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能因此得到內在的平靜,那就太好了。

1 則留言:

  1. 嗯................感覺我也強烈需要練習!!!^^"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