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低蛋白、高蛋白低澱粉、原始人飲食法、地中海飲食法…,其實各種飲食法就像是一種宗教一樣;倡議者是教主、追隨者就是信眾。信眾覺得有效,可能是真的某飲食對特別適合他/她的身體,也可能是「相信」所以產生的「安慰劑效應」。要說哪種飲食方法才是真正對身體健康有幫助的,似乎也很難得到定論。
這種事情不是很容易從事科學研究而得到結果嗎?理論上是這樣,但實際上似乎並不是這麼一回事。比方說要募得受試者並不容易(要數量大、要有足夠的代表性等等),要控制其它各種變因、或是隨機分配受試者不容易,要確保受試者百分之百遵從實驗要求又是另外一回事。就算一切安排都能照教科書上所寫的標準流程進行,最後寫出、刊出的報告也不一定反應出客觀的事實。
以前大家都聽很多的「動物性脂肪/飽和脂肪酸不利身體健康」據說是科學研究的結果,事隔多年卻被揭穿是研究者收受植物油廠商贊助,所以在撰寫實驗結果時寫出偏頗的結果。事實當然是事實,但是只要在選擇受試者時有些偏差、測試方法有些偏差,事實可能就被扭曲了;就算是相同一件事,由不同的人以不同角度解釋,也可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效果。而一般大眾又怎麼有可能得知真相呢?
最近很熱鬧的,某雜誌刊出「黑糖抽檢 全部測出致癌物質丙烯醯胺」這樣的文章(個人不推薦閱讀,所以不設連結了),很快地在網路上被傳開、也很快就有人提出反駁,就是一個標準的「內容是事實,卻用寫作方法將結論誤導到某個方向」的例子。
我的領域寫研究論文最後一節必定是「研究意涵與討論」,裡面就是滿滿作者對研究結果的「詮釋」,非常主觀。這真的算是一件好事嗎?為什麼不能把結果留給讀者自己判讀?
扯開話題了。我其實只是對於「油脂到底怎麼吃」這件事真的好生困惑,用自己的身體實驗也不一定有確切的結果。好難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