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自己專長的事和不擅長的事。如果因為在 A 方面得到大家的認可、受到很多稱讚,就自以為在網路上成為意見領袖而在 BCD 等各方面都大放厥詞,那就讓人笑話了。
本來只是抱怨一些事,得到網友們的安慰和同仇敵慨之後就變本加厲,開始連一些芝麻小事都要抱怨、甚至見不得別人好、負面能量越來越強烈,這類的發言看得太多之後,只會讓我想對這個人按下「靜音」的按鍵。
有些人因為個性的關係,天生樂於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自己研究過的事情,抱持一種熱心熱情不求回報的精神,但如果發展到了「不論什麼事都要跳出來指手劃腳」的程度,會讓我覺得也未免太過好為人師了吧。
從不同的觀點討論事情,可以提供刺激和深入思考的機會,但是一不小心淪為「為了反對而反對」的話,也是一種惹人生厭。
對著別人小學三、四年級的女兒大讚「腿好美」,我的評話就是很直接的兩個字:「變態」,對細瘦而未發育的小學生到底在意淫些什麼?最讓我難以置信的是那位做母親的人還對這樣的留言按下「愛心」,到底是怎樣的價值觀?
不管某個事件的前因後果,直接對單一現象大加批評,傷害了別人的感受也毫不在意。
不過在網路上的發言,很多人都是不經大腦思考、或者只是用來倒垃圾用的,所以我到底在認真什麼?我老是嚷嚷著要戒網路、才不會看到些讓自己覺得傷眼傷腦的訊息,但是又總是戒不了,所以其實比較有毛病的是我。其實也不見得是在網路上說話特別隨便所以才有問題。上面提到的這些例子,在日常的真實世界裡也很多啊。
對當事人來說,可能是言多必失,但是對旁觀者來說,或許可以是一種收穫吧。古人說「察言觀行」,在網路上就是透過各種發言來了解一個人。當然有很多人在網路上和在真實世界中表現得非常不一樣,但有些話說出口(打出來?)就表示內心有這種想法、這種價值觀。
在網路上的發言和各種點擊行為,除了會受到別人的觀察和評價之外,其實還有另一種問題:各種行為資料被收集之後,經過資料分析,可以揭露很多非常私人的資訊;在網路上活動越多、發言越多,可以被掌握的資訊就越多。這也是另一種「言多必失」。
可惜話說得太少,也會造成錯誤的印象:覺得這個人就是沒意見啦、就是沒想法、就是不關心。然後就被當成不重要的「邊緣人」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