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008

有一陣子,我的 MSN 暱稱寫著「看到門把會怕」。其實應該是看到很多東西都會怕,包括樓梯扶手、信箱的密碼鎖、車門、甚至是銅板。早在當年到北京參訪時,我就知道自己在乾燥的地方超容易被靜電電擊(當年好像是 Kwang 還是 Kevin 遞相機給我幫忙按快門時,也是「啪」一聲地電到),但是沒想到來這裡會這麼這麼嚴重。門把之所以讓我害怕,是因為其它東西我可以儘快不去碰:走樓梯不搭扶手,最多就是踩到冰、滑一跤;信箱可以不開,在上班時間去請 Mail room 的值班人員幫忙看有沒有信;車門可以不要用手關,改用手體去推;只刷卡、不用現金,就不會有找零的問題。但門把卻是不得不碰,不轉門把我可是進不了門哪!

Fox 看到我的那句「看到門把會怕」時,傳來一句訊息:「久了,就不會怕了。」我到後來才知道,這句話並不是指我的體質會改變、以後會較不容易被電,而是指我會變得勇敢,會有豁出去的勇氣、會變得麻木…。

講到這要岔題一下。大學時電腦常常出問題,學長們就很冷靜地告訴我:「 format 掉、重灌。」看到我遲疑的眼神,還補上一句:「妳還不懂,電腦這東西,是會越 fo 越快的。」而我也是到了後來才明白,真的是會越來越快 – – 不是電腦的運行速度變快,是我作 format、重灌這件事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回到這篇的主題,門。我大二時, bass 曾借了一堆他熱愛的音樂 CD 給我,想讓我明白他們熱音社的沸騰熱情,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 The Doors。我聽了那堆 CD 之後,才完全明白 bass 表現出來的某些矛盾性格和行為。他其實骨子裡就是一個 rocker 啊。

又岔題了。

記得我在出國之前,曾和 Lan 有過一次討論。他說不記得在哪看到,但聽說美國的門開啟的方向大多是由內向外推,我還為了這件事特別問過。一開始我覺得不合理,因為我從外面要走進房子裡時,要把門拉開這件事一整個不順手。在台灣的話,突然從裡面推開的一扇門更是可能打到走廊上的行人。但想了一想就告訴我,美國人是為了預防室內有事故發生、要緊急疏散時而設計的,這樣才不會人群推擠在門前,而沒有空間拉開門造成出不去的情況。

另一個在台灣沒有的特別設計是:進出建築物會通過兩道門。我還不是很確定功用是什麼,但我覺得這樣夏天時冷氣比較不會外散,冬天時從室外入內的人可以撣撣身上的雪、踩掉鞋子上的雪…之類的,要走到室外的人,也才不會一口氣就吸到冰凍的空氣。這些在台灣似乎就派不上用場了,要節省空間起見,也不會設成成兩道門。

我小時候是從沒當過鑰匙兒童的,因為家裡開店,二十四小時都會有人在家。高中到台北念書之後,才開始發生忘帶鑰匙出門的悲劇。最後一段在台北生活的時間,鑰匙更是大大一串:開樓下大門的、開信箱的、開門上第一道鎖的、開門上第二道鎖的、摩托車鑰匙、摩托車大鎖。

來到這裡的第一天,只領到一隻宿舍鑰匙時,我還有點發愣。原來進出宿舍大門是用刷卡的、進入我們的 apartment 和我自己的房間,用的是同一隻鑰匙;但是我的鑰匙可是打不開室友的房間門的喔~。後來到系上報到、領了研究室的鑰匙,才又發現大家還真愛用這種「萬用又獨立」的鎖鑰系統。我的研究室鑰匙也可以在下班時間打開影印室的門,但無法打開別人的研究室。它同時打得開商學院東翼通往西翼的門,但西翼的研究室鑰匙是進不來東翼的(因為東翼的樓上是教授們的研究室,西翼則是一般學生可以自由進出的教室)。這樣的設計很方便,我每天出門就不必帶著大串鑰匙,而是可以把鑰匙往牛仔褲口袋一塞就好。

為什麼我要把鑰匙放口袋、而不把鑰匙串好放在背包裡就好呢?這就要歸功於處處自動反鎖的門了。房間的門是這樣的、研究室的門也是這樣的。在一開始還不習慣隨身攜帶鑰匙時,我就連去洗個澡都會被反鎖在房門外,得付罰款請宿舍管理人員來開鎖;更別說是在系館去拿個列印的 paper 就進不去研究室,管鑰匙的 Marry 都快對我失去耐性了。所以,很多事,真的是要親身體驗才能獲得血淚的領悟啊:難怪這裡的學生人人在脖子或褲腰上掛著帶子。

前幾天某夜,我回到宿舍卻發現開不了門。原來是下午時室友發現她把鑰匙弄丟了,通知宿舍管理人員後,他們馬上更換全套門鎖,以策安全。我只好帶著學生證,悲情地又跋涉到學生中心去換領新鑰匙(當時只有 10℉)!其實我之前常覺得美國人處理事情不是很聰明,很多事明明一天可以辦完的,他們就會說:明天再來領xxx。但,這次我不得不佩服他們這方面辦事效率之高,以及對安全性的高度要求。或許應該說,他們對於事情的輕重緩急安排自有尺度,這是我來這裡念書之前所不知道的。

怪了,這篇怎麼寫得這麼長。長到不知道如何收尾。就來個無疾而終吧。

1 則留言:

  1. 我一直記得門往外推是日本人的設計?沒仔細注意老美也是這樣的啊?
    其實,關於萬用鑰匙這件事,也可以看出他們對於生活中許多細節的「研發」,研發出很多有效率的解決方案,讓生活細節更方便。丁大丙喜歡這種感覺,因為這樣可以看到人家對於細節的思考,也難怪累積起來,會成為泱泱大國。
    我喜歡這篇的結尾。 X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