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上寫「繼《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和《聆聽父親》之後,張大春最溫馨逗趣的作品」。我不覺得這本書有到「逗趣」的程度,描寫他一雙兒女的童言童語還算是溫馨吧。不過他不搞笑很久了,所以稱這本書為繼《少》和《聆》兩書後最逗趣的書,也不算是有錯。所以就怪自己搞了一場誤會、自以為是一本輕鬆詼諧的書吧。
坦白說,我覺得這本書張大春寫來「自愉悅」的程度居多,類似他現在熱愛寫古詩一樣,並不是為了取悅讀者、與讀者對話用的作品。
這本書可能是我看過最多生字的中文書了,古字、古書裡才會用到的字非常多。他引經據典,但說明得又不夠明白詳細(所以我才說這比較像是他寫來「自愉悅」的東西);坦白說,讀起來有點痛苦。恐怕要中文系的學生才會讀得有味道一些。如果要拿同類型的書來比較,我最先聯想到的是南方朔的寫過一系列「語言」的書。裡面也是探索不同文字、語言用詞的演化,還有它們在不同文化環境下發展出來的意義和用法,但是講得極為淺白易讀,也不會枯燥乏味。應該說,南方朔把讀者當什麼都不懂的學生,講得仔仔細細、不厭其煩,可是又沒有高高在上的學究口氣。
張大春則比較像自己作筆記、和自己對話討論的方式。我真的懷疑,他的一對兒女真聽懂嗎?
當然這樣的書,對「對文字有興趣」的讀者來說都算是可以一讀的。
只是這本書剛出版時曾在排行榜上盤踞了一段時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怎麼一回事呢?衝著他的名字、衝著那句「溫馨逗趣」、還是衝著親子互動?我不懂。
之前看完這本書後就覺得蠻適合給家裡有小朋友的人看的
回覆刪除那些關於文字的典故啥的我是覺得只是順便看看
如果說張大春是寫來自爽的
那我自己也是看爽的
看完以後不記得啥文字
只覺得小朋友好可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