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2009

phenomenon

聽完 CO 的 presentation 之後,坦白說,我是滿心的不以為然。除了老師們紛紛提出理論上和分析方法上的漏洞之外,我最無法認同的地方是,他沒有弄懂 Microblogging 怎麼運作,就想要在上面作文章。結果就是一篇我覺得滿口胡話的 paper。

最明顯的錯誤是之前把 follower 的定義講錯、沒有考慮到 private 的 tweets、講錯「@ ID 」的功能和運作方式,他對某些現象的解釋也和我所理解的恰恰相反。

只是因為 Twitter 很紅,所以就想做這方面的研究?那是不是應該實際上加入、去玩一玩,儘可能地弄懂其中的運作方式和生態,才能想出真的有趣、而且有意義的研究主題呢?(雖然身為一個 researcher 在親身參與某個 phenomenon 時,同時間也就改變了那個 phenomenon;不過,這又是另外一個 issue 了。)

我覺得很多人都會因為有了某個工具,就把自己限制在這個工具能完成的事情上面。例如有方法可以從 Twitter 把抓下所有(公開的)發言,就在這樣的資料上打轉,分成兩群、做一下 t-test ,再回頭拗理論,然後掰回研究問題。整個就是倒過來的嘛。

這樣的 paper 如果被真正的 twitter 使用者看到了,恐怕會被丟到地上再踩個兩腳吧。

坦白說,我覺得跟對老師很重要。有經驗的老師會向我強調清楚定義研究問題的重要性,而且願意和我討論,讓我自己弄清楚研究問題,有了嚴謹的第一步,後面程序就會自然走得對。沒有經驗又自認很聰明的老師,則忙著追逐新鮮的主題,又不知道怎麼引導學生。結局就是大家一起浪費時間。

哎,我有點太激動了。只是覺得事情不應該是這樣的。但我能作的,也許只是勉勵自己千萬不要犯下同樣的錯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