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wer Distance Index (PDI):權力距離,對於機構與組織中,權力分配的不平等所能接受的程度
- Individualism (IDV):個人主義,社會中個體連繫的緊密程度,反面是集體主義
- Masculinity (MAS):男性傾向,性別角色差異的程度,男性被認為是果斷、粗獷、關注物質上的成功,女性被認為是謙虛、溫柔和關心生活
- 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 (UAI):不確定性規避,對不確定和未知情境的恐懼程度
- Long-Term Orientation (LTO):長期導向,注重長期目標更勝於重短期目標
接下來要看圖說話了:
另外一項差距很大的是長期導向 (LTO)。我覺得單是從台灣人傳統觀念裡的「愛儲蓄」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也顯露在較高的不確定性規避 (UAI) 方面。在美國呢,什麼都可以保險,所以冒險的人也多。 |
沒想到中國的長期導向 (LTO) 比台灣強大不少(所以他們有很多十年計劃之類的東西?),但是在不確定性規避 (UAI) 方面又低那麼多(想起來有點可怕)。 不意外地是,個人主義 (IDV) 分數都很低。這也代表在中國及台灣社會生活,如果想要特立獨行、想要耍孤僻,會比較辛苦一點。 順道一提,其實我也比較了台灣和香港,但是香港文化和中國文化其實沒太大差別,我就不放上來了。 |
結果差異最多的地方在於男性傾向 (MAS) 和個人主義 (IDV)。日本的經濟結構以男性為主要的生產力,還講究武士道精神,所以整體文化的男性傾向強。儘管日本人講究為公司奉獻的精神,就連社區住民也彼此約範能力也很強,但個人主義還是強過台灣文化;但仔細比對分數,還是比美國文化低得多。 我又開始覺得台灣文化裡的集體主義那麼強簡直是變態了。 |
我的媽呀,嚇死我了,怎麼會這麼相似?雖然我有過韓國室友、也有韓國朋友,但是坦白說我對韓國文化不太了解(韓劇我只看過「我愛金三順」,還是因為題材的關係),所以我也猜不出來為什麼台韓文化會這麼像。 我愛吃韓式泡菜/各式小菜、愛吃豆腐鍋、拌飯、年糕、人蔘雞。 |
好有趣的比較,最後一個韓國也讓我很震驚! 這是怎麼回事?
回覆刪除很喜歡你的部落格,謝謝你的文章分享!
我認為台灣跟韓國很像,有一部分原因在於兩者隔壁都有個土匪國! 哼哼
回覆刪除還有,沒跟新加坡比一下呀?
回覆刪除LTO 讓我想到
回覆刪除乖乖種田的中國
果然跟流著海盜跟土匪血液的外國人不一樣
用搶的馬上就有了
不用看太遠 @@
日本跟韓國
大概被帶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