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010

Cultural Differences

寫 paper 時無意中發現的東西:Geert Hofstede 從1980 年代開始,用 IBM 在全世界七十個以上國家的員工作為樣本,調查了各國人民不同的文化價值,他的研究結果常被拿來作為比較國家文化差異之用。他將文化分為五個不同的維度來衡量:
  • Power Distance Index (PDI):權力距離,對於機構與組織中,權力分配的不平等所能接受的程度
  • Individualism (IDV):個人主義,社會中個體連繫的緊密程度,反面是集體主義
  • Masculinity (MAS):男性傾向,性別角色差異的程度,男性被認為是果斷、粗獷、關注物質上的成功,女性被認為是謙虛、溫柔和關心生活
  • 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 (UAI):不確定性規避,對不確定和未知情境的恐懼程度
  • Long-Term Orientation (LTO):長期導向,注重長期目標更勝於重短期目標

接下來要看圖說話了:

很多人都說台灣受到美國文化(或說好萊塢文化?)的侵蝕很嚴重,所以我們的價值觀也開始向美國人靠攏。從左圖來看,台灣和美國的文化差異相當大,特別是在個人主義 (IDV) 方面,所以這是從國小學生就開始愛搞小團體的意思嗎?也許這和我們從小被灌輸「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觀念有關,還有什麼要敦親睦鄰啦、要講究團隊合作啊(所以美國有很多 Super Hero 的漫畫和電影,台灣則有很多偶像團體?)

另外一項差距很大的是長期導向 (LTO)。我覺得單是從台灣人傳統觀念裡的「愛儲蓄」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也顯露在較高的不確定性規避 (UAI) 方面。在美國呢,什麼都可以保險,所以冒險的人也多。

認識我的朋友大概都可以理解我接下來為什麼要比較台灣和中國了。這樣的結果既意外又不意外。

沒想到中國的長期導向 (LTO) 比台灣強大不少(所以他們有很多十年計劃之類的東西?),但是在不確定性規避 (UAI) 方面又低那麼多(想起來有點可怕)。

不意外地是,個人主義 (IDV) 分數都很低。這也代表在中國及台灣社會生活,如果想要特立獨行、想要耍孤僻,會比較辛苦一點。

順道一提,其實我也比較了台灣和香港,但是香港文化和中國文化其實沒太大差別,我就不放上來了。

台灣有一段不短的日本殖民歷史,也因為地緣或其它關係,一直有日本文化輸入。不管是祖父母輩接受日本統治過,或是年輕一輩聽日本流行音樂、看日本偶像劇長大的,都吸收不了少日本文化。(我就曾被發現常說「欸?」「So...」舌 還不自覺哩)

結果差異最多的地方在於男性傾向 (MAS) 和個人主義 (IDV)。日本的經濟結構以男性為主要的生產力,還講究武士道精神,所以整體文化的男性傾向強。儘管日本人講究為公司奉獻的精神,就連社區住民也彼此約範能力也很強,但個人主義還是強過台灣文化;但仔細比對分數,還是比美國文化低得多。

我又開始覺得台灣文化裡的集體主義那麼強簡直是變態了。

台灣人除了哈日之外,近年來也「韓流南漸」,所以我也比較了一下台灣文化和韓國文化的差異程度。

我的媽呀,嚇死我了,怎麼會這麼相似?雖然我有過韓國室友、也有韓國朋友,但是坦白說我對韓國文化不太了解(韓劇我只看過「我愛金三順」,還是因為題材的關係),所以我也猜不出來為什麼台韓文化會這麼像。

我愛吃韓式泡菜/各式小菜、愛吃豆腐鍋、拌飯、年糕、人蔘雞。 舌 不過這和文化無關吧。 舌 

如果拿我們和一些歐洲國家、中東國家相比,相似度應該會更低。只是我和它們更是不熟啊,有些國家名稱我連猜都猜不出來是哪裡,真是世界觀太不足了。

4 則留言:

  1. 好有趣的比較,最後一個韓國也讓我很震驚! 這是怎麼回事?
    很喜歡你的部落格,謝謝你的文章分享!

    回覆刪除
  2. 我認為台灣跟韓國很像,有一部分原因在於兩者隔壁都有個土匪國! 哼哼

    回覆刪除
  3. 還有,沒跟新加坡比一下呀?

    回覆刪除
  4. LTO 讓我想到
    乖乖種田的中國
    果然跟流著海盜跟土匪血液的外國人不一樣
    用搶的馬上就有了
    不用看太遠 @@
    日本跟韓國
    大概被帶壞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