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2010

台灣料理

看到一個日本留學生的網誌,講到她想要煮道地的台灣料理和其它國家的人交流,而且要能區別「台灣料理是和中國料理是不一樣的」,徵求大家的建議。

我才認真想到:對吼,並不是在台灣常吃、愛吃的食物都可以稱得上是台灣料理;特別是對外國人來說,兩者的分別到底要怎樣才清楚呢?

牛肉麵、蚵仔煎、炒米粉(不過據說日本也有類似的食物)、油飯/米糕、珍珠奶茶(這算料理嗎?)、蘿蔔糕、豆花、鹹酥雞/雞排、三杯雞、麻油雞、魯肉飯/肉燥飯、茶葉蛋、四神湯(這算嗎?)、肉羹/魷魚羹、客家小炒…。這是一時之間想得到的,不知道有沒有別的是適合和外國人交流的台灣料理?

另外有一個相關的問題是:如果要穿台灣的代表服飾,那麼什麼才是台灣的傳統服飾?我不覺得是旗袍,對我來說也不是非原住民的織紋漂亮的服裝和頭飾、也不是客家人的藍布衣,海線的閩南人有什麼特別服裝嗎?

這個問題可能和「什麼才是台灣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客家話、閩南語、原住民母語、北京話(甚至對李登輝那一輩的人可能要包括日本話),哪個才是台灣話?現在大部份人都把閩南話當作台灣話(其實我原來也一直是這樣),可是明明台灣又不全是講閩南話的人。

台灣之所以特別,就是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融合了不同的種族的人,這種 fusion 在我看來正是台灣人這麼特別的原因。

一整個扯很遠。啊,我想到了「羊肉爐」。週末到長輩家聚餐,他們特別煮了一鍋燉羊肉,也魯了豬腳+魯蛋,真的是很台灣料理啊!可惜和外國友人交流時必須考慮到他們很多東西不敢吃。日本人可能還比較好一些,很多美國人是不吃內臟、不吃腳的。

是說,美國人還真是劃地自限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