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2010

Dunbar's number

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終於解開了我心中一個存在已久的疑問(或說猜測?)。Dunbar's number 是指每一個人能維持穩定朋友關係的數量,有人比較多、有人比較少,但平均數量大約是 150 。

我們所認識的人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越來越多,因為當我們升學、換工作、換環境時,總是會接觸到新的人事物,但是無論是發生下面哪一種狀況,我們都把自己朋友控制在一定的數量之中:(1) 自然而然地和一些舊朋友失去聯絡,(2) 不融入一個新環境,仍然把自己和舊友緊緊綁在一起(所謂「身在曹營心在漢」?)

在這裡「朋友」的定義是「你/妳關心,並且每年至少會聯絡一次的人」,其實還蠻寬鬆的,但的確是不太可能和太多人維持這樣的關係。這樣聽起來有點殘忍,但似乎在我的生活圈每加入一個新的朋友時,我的大腦就默默地把這個新朋友和我的舊友們一起排序,然後就會有一個人(可能是舊友或 新識)無聲無息地被擠出 150 人名單,在我沒有查覺到的情況下,就失去聯絡了。

5,000 friends on Facebook? Scientists prove 150 is the most we can cope with」 這篇文章中提到,藉由分析社群網站的流量,牛津大學教授 Robin Dunbar 在網路世界裡試圖重新檢驗他的 150 人理論,結論仍然是「150」。

最主要的原因是人腦處理資訊的能力有限,時間也有限。資訊科技的進步只能幫我們節省聯絡及溝通的時間(或是製造出「我有很多朋友」的假相),卻無法幫助我們維持更多朋友關係。我在想,因為維持朋友關係要付出關心和感情,這是最可貴的有限資源。

是不是曾經和某些朋友承諾要「一輩子都是好朋友」、「要永遠保持聯絡」,但是到了後來根本無法守住諾言?我突然鬆了一口氣,不是我無情、不是我失信, 這一切都是我的大腦的關係啊。

我又想到,在朋友關係的維持上,可能也可以套上 80/20 法則:我 80% 的時間都只和我 20% 的朋友互動。這似乎是人的天性,比較省力、比較容易溝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