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2010

我生平第一次參加營隊是在國二升國三的時候,教育辦主辦的 XX 科學營,裡面集合了中部各國中推薦來的學生(好像一個學校只有一個名額之類的),大約有 100 人左右,在彰師大舉行為期兩週的活動。白天是上課(簡單的物理、化學實驗,還有電腦繪圖軟體),晚上則是各式各樣的團康活動。大部份的營隊夥伴都是第一次參加營隊,又是第一次接觸到同學以外的同齡朋友,所以大家感情進展神速。到了營隊結束前三天左右,大家已經開始捨不得離別。

我記得當時我還故意要裝成熟,在睡前的「星夜談心」時跟同隊的夥伴說,我覺得兩週的朝夕相處是最適合的了,再多再久就會開始發現彼此的缺點,或是產生磨擦。

雖然俗話說『本性難移』,可是和某些人相處久了,會覺得和剛開始相處的時候不一樣。也可能是對方沒變、只是相處時間久了讓彼此更了解而已?有某些事突破了某種假象。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日久見人心吧;大家剛認識時互相客客氣氣的,當然沒什麼特別的想法,也覺得彼此是有禮貌的好人,等到相處的時間一長,如果我們本性上不是非常相合的,齟齬也就難免發生。

突然想到之前在兩個知名部落客的 plurk 裡看到,她們都有一些網友跑來 plurk 裝熟,講話很不客氣。我覺得很多人真是不懂得「份際」啊,blog 文章只是格主選擇表現出來的某種形象,不代表他/她本人在現實生活中、私底下也是那種樣子。(再說,現在的 blog 要嘛極有內容、要嘛極搞笑,那都只是一種手段而已,只是為了讓讀者會繼續看下去的一種手段、製造熱鬧氣氛的一種手段而已。)看了很多人家的 post 就以為和對方和熟?你/妳怎麼知道那些搞笑的字眼不只「Lady Gaga 的誇張裝扮」、只是為了吸引目光而已?被罵白目也是難免的吧。

「朋友」可能是因為工作而認識的、可能是同學、可能是網路上認識的,我發現我很難去定義要怎麼樣才會變成朋友。第一份工作的同事們,有很多人我到現在還是很樂意稱為朋友;但是第二份工作的同事們,和我真的成為會互相關心的朋友只有幾個人。高中同學大部份都是朋友,大學同學相對則比較少。 friend ≠ acquaintance ,當然更 ≠ classmate or colleague。

曾經有人自己說『我和 butter 很熟的~』,我並不介意,反正大家對「熟」的定義不一樣。但是在行為舉行言論上不禮貌而自以為這叫「熟」的,我就很想叫對方去撞牆。也曾經有不熟的人對我說:「這很不像妳耶~」我忍不住要想:「你/妳又知道我是什麼樣子的了?」拜託,我雙子座耶.. q:

又想到大學時候看過一篇文章,大意上是說一塊木板上釘過釘子之後,就算釘子拔掉了,痕跡仍然會在。這影響了我後來很大部份的待人方式。反正,就算和家人也不可以沒有尺度、要有禮貌(當然每一家人的習慣不一樣),不是沒大沒小就叫感情好啊,對認識的人或朋友更不可以沒有尺度。在某些人家裡,也許和爸媽可以互相打來打去,像是平輩一樣,有些人家裡是要向長輩磕頭請安的。既然大家成長環境所習慣的「規矩」並不一樣,又怎麼可以用自己習慣的一套當作放諸四海皆準的方法呢?所以我寧可保守一點、客氣一點,也不要被人稱作白目或不識相啊。

2 則留言:

  1. 那下次可以對學長磕頭請安嗎? XDD

    回覆刪除
  2. 偷偷告訴你其實我在別人部落格留言都是抱著會把人惹毛的決心滴。(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