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毛病是不吃皮(所以豬腳真的和我很無緣),比起肥肉,我更害怕皮上的「疙瘩」和「懷疑有毛」的恐怖感(我現在一面寫都一面犯噁心);肥肉我還可以接受「咬掉」,皮我則是連碰到嘴巴都不願意。
包子皮、水餃皮、春捲皮、餛飩皮之類的東西我倒是可以接受,還不算太難搞吧 。
回頭講包子。小時候常吃的包子有兩家。一家是在媽祖廟正對面的市場第一攤,老早就收掉了,現在改成一家冰店。那家包子饅頭店早上時間生意蠻好的,我最常吃的就是他們的菜包了。他們的包子是每天早上才做好的,高麗菜內餡又香又甜,配上一碗豆漿剛剛好!每次都很喜歡看老闆娘從蒸籠裡取包子:底下的火燒著、蒸氣直冒,她挪開疊了好幾層的巨大蒸籠,以某個角度架住,快速地從籠裡揀出已經蒸熱蒸軟的包子,再補幾顆冷的進去,一來一往之間,就像在表演特技一樣。
另外一家常吃的,則是一部大甲來的小卡車,每到下午時間,就可以聽到擴音器放送著「正味軒肉包專賣店,肉包、菜包、蛋黃肉包、饅頭…」,一路從街尾慢慢往街頭這端前進。聽到聲音,有時候媽媽就會出去買包子解我的小孩子餓。
肉包 5 元、菜包 4 元、蛋黃肉包 7 元…,我的天啊,這種事幹嘛記得這麼清楚咧?蛋黃肉包最貴,但是也最熱門,常常賣到缺貨。雖然人家是「肉包專賣店」,不過我仍然堅持愛吃菜包,完全不受蛋黃肉包的影響 XD。不過他們的包子真的是有口皆碑,包子皮又軟又綿,內餡也給得很大方,真是沒什麼好挑剔的。
這家店到現在還開著,就在大甲的中山路上,被稱為「大甲最好吃的包子」,只是不再開著小卡車到鄰近的鎮鄉兜賣了。上次去大甲找阿姨時,一時懷念起他們的包子,還繞過去買了幾顆回家懷念。
離家過日子之後,就很少買包子吃了(總覺得台北的包子裡頭包的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倒是高一有一陣子每天都吃派出所隔壁的饅頭夾蛋。再更後來,去豆漿店也都選擇燒餅或是蛋餅、蘿蔔糕之類的東西居多,想不起來已經多久沒有吃到包子囉。
我也記得
回覆刪除小時候一顆肉包
六塊錢
我小時候不吃包子,因為我只吃皮不吃內餡...
回覆刪除叉燒包也是,我都會把皮吃掉,留下叉燒,爸媽邊罵我浪費,邊把我挑出來的叉燒肉吃掉。
好吃的豬腳真的很好吃耶,我以前也不吃,自從有一次不知是在哪裡吃到很好吃的豬腳,後來就都吃了。可惜我想不起來是在哪裡吃到的,不然就報給妳去試試。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