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了幾個美國人同學:「提供食物這招是合法的嗎?」他們搖搖頭,但又說:「這只是學生鬧著玩的,不重要也沒人真的關心。」這就讓我驚訝了,原來不是因為我是外國人所以才不關心的啊。
我又問:「那想要擔任學生會幹部和議員的人,都是為了要在履歷表上添上一筆囉?」他們又說:「也許吧,但我懷疑這對找工作、申請學校真的有幫助。」這又更讓我驚訝了,所以電影裡演的和真實情況真是落差不小。也不曉得是不是只在 Utah 這州是這種情況。
我再問:「那他們到底為什麼要選?」對方答:「或許是一群人一起作一件事好玩吧。感覺良好。」嗯,這件事就和台灣校園裡面的各式社團活動一樣了。
說穿了,大家圖的不都是一時的「自我感覺良好」嗎?有人說參加社團、籌辦活動獲得成長,也學得如何和人相處,也許吧,但可以達到相同目的的管道很多,不一定要參加社團才行。社團活動的重點,是有一群人和我一起做一些我們共同認為很重要的事,一起享受那個過程,無論是才藝練習、文藝創作、康樂活動等,實際結果如何(對社會和校園造成什麼實質的改變),似乎也沒有什麼人在乎。
學生嘛,年輕嘛。幸好我也曾有過,不覺有任何遺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