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2011

快 vs. 慢

之前拍過宿舍中庭的樹,它還被我封上遲頓樹的名號。可能是為了雪恥吧,這次換季它就搶先開了一樹白花,遠遠看還以為是積雪。和 11 月時拍的火紅樹葉相比,各有不一樣的美麗風情。

所以遲頓樹並不是遲頓,它只是落葉得晚、又萌發新芽得早,說穿了只是一棵不喜歡冬天的樹。

不過今天想寫的事情和這棵樹還是沒有關係。

有時候不免覺得,每個人的生命進度都不太一樣。有人十三歲就交男朋友、有人三十多歲才第一次牽到女生的手;有人早婚、有人晚婚;有人結了婚馬上生小孩、有人四十多歲了才懷孕;有人年紀輕輕就當上主管、有人一步一腳印地慢慢爬;有人出社會沒多久就存到第一桶金、有人的資產經過多年累積。

甚至,每個人在不同階段的進度速度也不太一樣。可能在年輕時都在瞎混,出了社會就快速投入工作,老了再慢下腳步。也可能求學時一路順風、甚至跳級,但工作和愛情上卻多年沒有突破。

有人前半段進度順利,到了論文就卡關。哭

多年前 450 就曾對我說:「騎車騎得比較快的,不一定會先到。」可惜我到了很久之後才明白。馬路上有紅燈會讓人不得不暫停,人生其實也是這樣。

其實我想說的是,台灣人傾向「一路往上唸」、學歷最好一次攻頂,但我在美國遇到的學生有很多是工作了幾年之後、有了實務經驗才又重新回到校園。課堂上年紀比我大的學生也很多。

本來我以為自己三十多歲才來唸博士是老人家,可是後來發現同學裡有很多都是和我年紀相當的,甚至有一位五十多歲的(他的女兒也在我們學校唸大學部)。

根據學校公開的 2010 年度的學籍統計資料,碩博學生有 39.49% 是 26~30 歲,第二大年齡群是 31~35 歲,佔 19.16% 。還有 37 位 61 歲以上的學生(大學部則有 332 位 61 歲以上的學生)。

這才是真的活到老學到老吧。感覺上,美國人對自己、對人比較不會設下年齡限制或期待,所以有很多中老年了仍然繼續談戀愛、白髮蒼蒼了也要和心愛的人結婚,稀鬆平常。台灣人如果到了六、七十歲還戀愛、結婚,則會被冠上「黃昏之戀」的名號,登上新聞。

或許是我們被「長江後浪推前浪」給洗腦太久了吧,好像做什麼事情「年紀」都會成為一個重要考量因素,可是有很多事,其實真的和年紀無關。一位六十歲的先生難道「來日」就真的比一位二十歲的青年「不多」嗎?如果生命無常,正值青壯年的生命都可以突然消失,為什麼不能把中老年也當成青春正茂的熱血生命來過呢?

 

1 則留言:

  1. "有人前半段進度順利,到了論文就卡關"
    還真是有淡淡的憂傷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