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2014

嫉妒?

曾經有一個朋友對我說了一個故事,他好心和別人分享心得,結果反而被別人攻擊。故事的大意是說,台灣市面上某店家賣的東西是品質低劣的(中國製)次級品,他不甘心屈就、就自己找國外的管道訂購;從原廠買到的東西不但品質好,價格也比較合理。他想和其它同好分享這個發現,所以就貼了一篇文章,寫出他找到的管道和方法,等等;結果其它人反過來幫台灣那個店家說話,完全不接受他的好意。

於是我也對他說了一個故事。在某個公司裡,員工都很盡本份的工作,沿用前人流傳下來的方法做事(用我的話來說,就是用時間和勞力慢慢產出的那種方法);後來有個新人進公司,因為對電腦和軟體比較熟悉,所以改用了自己想出來的方法,一樣的工作可以用一半的時間就完成。這位新員工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方法和其它人分享,結果反而遭到別人的反對。這位新員工笨笨地不曉得該閉嘴(也是因為覺得不合理),硬是把舊員工反對的理由一一反駁。舊員工啞口無言,結果就變成私底下講這位新員工壞話、排擠這個人。

類似的故事其實多到舉都舉不完。講起來都很不合理,對不對?一片好心結果反而「乎雷親」?

也不曉得我的揣測對不對,但我想到的理由是:去向國外原廠買貨、以及那位新員工之所以被其它「老人」排斥,是因為他們打了老人一巴掌;他們提醒了這些老人自己有多麼因循苟且、沒有行動力、沒想到可以另闢蹊徑、沒有努力改善現況。簡單來說,就是新想法傷害了他們,活生生地打了他們一巴掌。

受了傷很痛,所以他們就想反擊、就想打壓(或擊敗)這些新冒出來的「臭小子」,他們可能也不是故意的,或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這樣做,只是很本能地排斥、反抗、製造對立。

要平心靜氣又大方地「受教」很不容易,我年紀越大越須要提醒自己這件事。回頭說,新人們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表達,好讓新方法被接受、不受排擠呢?這也是另一項功課。

從大一時上《資訊管理導論》的課開始就讀了數不清的個案,一致提到「新系統導入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使用者抗拒』,所以事前的充份溝通、讓使用者接受 (buy-in) 是一個關鍵成功因素」。理論上這樣說當然沒錯,在組織裡導入資訊系統非成功不可,所以負責人要想盡辦法去溝通。在其它情況下,誰有耐性和大把時間去「開導」老人呢?多遇到這種事情幾次,可能就會選擇「獨善其身」比較輕鬆開心,很消極也很無奈。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很難,有時候也沒那種必要。

其實也無關新想法或是舊思考,有很多積非成是的事情,只要有少數人出來指正就會受到別人的排擠。(有一個小例子就是:對別人指出常見錯字或錯讀的音,反而會被說:語言是用來溝通的,聽得懂看得懂就好,裝什麼厲害啊!)

我不能說最後受害的是那些排斥異聲的人,因為他們根本不明白自己損失了什麼、但會為了贏得意氣之爭、或覺得自己可以橫行無阻而沾沾自喜。

我沒有什麼結論,整篇文章只是在自己碎唸。或許我只是想安慰一下那些提出新方法卻反而被攻擊的人:你/妳們盡力了、你/妳們為未來指出新的可能性,那些攻擊你/妳們的人只是嫉妒自己不如你/妳。加油,不要被打倒了!做你/妳自己覺得應當做的事,但求無愧於心、俯仰不怍於天地就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