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朋友們留言大多都是在說老師扼殺的學生創意、安慰著小孩。友人也說,他寬慰小朋友是說:「或許是我們沒把老師出的寒假作業題目看清楚,這是我們常常把創意超越於規定之外,卻忘記這個作業的初衷。」說實在,這位友人能做到這樣已經很好。
不曉得當初的作業上是不是有明確寫出要求,所以也不知道到底是老師扼殺創意,還是小朋友沒看清楚作業要求呢?
想到去年參加的一個研討會,講的就是「透明化的作業設計 Transparent Assignment 」。每一份作業不應該只是題目本身而已,應該要寫出希望學生練習的技巧或知識,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達成學習效果,完成這份作業學生應該有什麼收穫。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動力、也會好好完成作業。
參加完研討會之後,我開始在我的課程裡運用這樣的概念,收到了學生的好評,我自己也覺得這樣設計作業和改作業時也方便多了。如果達成所設定的目標、學生表現出學習成果,那自然就得到分數,不必太在意枝微末節的事(當然,如果作業的目的本身就包括顧及種種細節、達成精準精確的結果,那枝微末節就要列入考慮)。
我想,每一份作業,不分大學生或小學生、台灣或美國,其實最重要的應該是要把「學習目標」講清楚吧,然後用這個目標作為評分標準,讓每位學生都知道自己這樣做,背景的原因是什麼。而不是用「作業好不好收齊」這種理由來限定學生作業的形式。
不清楚台灣小學教育的現況,不曉得學生的作業都是怎麼設計出來的。希望這對師生只是一時的溝通問題,作學生的不要灰心、作老師的也不要感到挫折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