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2017

表達關心

和媽媽通電話時,聽她說到週末有一位家族中的長輩回鄉掃墓,特地到家中探望她;伯伯剛好看到我媽一個人在家(其實當時大哥和大嫂剛上樓),覺得她也太孤單了。過了兩天之後,這位伯伯又打電話給她,邀她上台北玩,「不然一個人在家也太寂寞了」。不曉得這其中的對話是怎麼進行的,媽媽在通話結束之後的感想居然是「我應該沒有那麼可憐吧?為什麼覺得他在同情我?」

以我對這位伯伯的瞭解,他是一位溫文儒雅又有禮體貼的君子;就連我這種小輩去向他請益時,當年他也是在百忙之中抽空、花了好長一段時間和我談話。再加上他多年工作上的經驗和人生歷練,要說他在言語上有什麼疏失、讓我媽覺得不愉快,我其實覺得不太可能。所以是我媽自己過度聯想嗎?我覺得也不太可能;我媽平時也不是會隨便鑽牛角尖的人。

所以我唯一能想到的解釋,就真的是通電話的當時,兩個人的溝通頻率沒有對上吧。一方是好意,另一方卻覺得「什麼?」

關心別人、和讓別人覺得自己在同情對方,其中的界線真的是很細微也很難掌握,一不小心,對方很可能就誤會、甚至覺得不愉快。熟人可以說開、可以解釋,或是憑藉對彼此的了解而化解,但是不那麼熟的人發生誤會就糟糕了。

和人溝通真的很難啊。但是什麼都不說,只是點頭和搖頭也不是辦法。更誇張一點的,連做一下表情也會被誤會。哎呀。

我又扯遠了,最近真的好常離題。總之,我跟媽媽說,不要想那麼多,有機會就去台北玩、回訪一下,不然就收下伯伯的善意就好了。不然就把伯伯加入 Line 群組,每次出去玩都發照片轟炸他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