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2017

海島風蔬菜炒香腸

可惡,這張照片拍得不好吃的樣子,可是明明就是很好吃的一盤菜。

在苦惱不知道要煮什麼的時候,想到冷凍庫還有好多包美式/義式的香腸,於是想到可以加甜椒和洋葱一起炒,都是味道重的東西,應該會合拍。可是覺得好像少了一味,所以又買了一顆鳳梨,就整個變得我自己說的「海島風」(或說南洋風、夏威夷風)了。炒的時候覺得顏色很多,所以又另外加了木耳和花椰菜,就剛好湊滿五色了。用一點黑胡椒、丁香(clove) 和凱燄辣椒(Cayenne Pepper)、紅椒粉 (Paprika)增加風味。

炒出來的成品很香(洋葱先炒軟,作為爆香的風味)但口味不重(沒加鹽,只靠香腸本身的鹹味)、味道豐富(鳳梨的酸甜真的很提味)又健康(只差香腸是加工品了,不過蔬菜滿滿),說起來還蠻自傲的,這道算是自己發明的菜色,吃了很滿意。滿意得連照片拍壞了還是要放上來獻醜。

對於烹飪這件事,我的毛病一向是沒什麼耐性照著食譜做,老是自己亂改。對於自己臨時起意煮的東西,在搭配上就全憑腦袋中的「食物記憶庫」了。小時候會聽媽媽和奶奶討論要煮什麼菜,會用上「不佮(kah)味」這樣的詞;比方說,炒胡瓜時要用蝦卑(hê-pi)爆香、也可以加葱,但不能用蒜頭、也不是薑。又比方說煮烏魚之類的魚湯要用很多很多的蒜仔 (suàn-á),加葱也不對味。

受到小時候的味覺影響,每次在網路上看到別人煮出什麼「新奇」的菜時,總是忍不住想:「煮菜的人真的不覺得這道菜哪裡怪怪的嗎?」並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丟下去炒成一氣就算數,口感差太多的、形狀沒切成一致的、味道根本不會融合的,很多時候用想的就覺得「礙口」。比方說豆干炒蛋、比方說某種葉菜炒筍子之類的,當然都能吃,只是....為什麼要把它們硬湊在一起?

但我也不是完全不嘗新的人,比方說,我現在很喜歡肉類配果醬(雞肉配莓果類的醬啦、豬肉也可以配莓果類的醬或蘋果醬),也非常喜歡花生醬配鹹食(這可是高中時表妹教我的花生醬肉鬆煎蛋三明治)。也會在餐廳吃到主廚們的創意而覺得驚喜、而覺得想要回家模仿的。或許是因為對家常台菜比較熟悉、比較像是基因的一部份了,所以才會特別「有意見」吧。

話說回來,篇首照片裡的那道菜,我媽看到了應該會覺得我在亂搞,哈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