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2017

旅外的台灣部落客

標題或許可以改為「旅外的台灣紅人」,因為現在早就有很多人不寫部落格、只經營 Facebook 專頁了,所以好像稱「網路紅人」比較適合(那不紅的怎麼辦?嗯....)。

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自己是旅外的台灣人,她在文中批評其它旅外部落客在網路上傳佈不正確的資訊,刻意吹捧那個國家的教育有多麼好、台灣的教育有多麼差。在那篇文章下面有一則留言讓我印象深刻:「不少台灣人嫁了個外國人,就突然變成親子專家、教育專家、酸台灣專家。」

這段話很重,可是我看了卻忍不住嘆著氣認同。個人在部落格或 Facebook 上要怎麼發表個人意見都沒關係,可是就是會有其它網站轉載,還會有出版社把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論印刷成冊出版,然後把那些旅外人士包裝成各種專家、加重其話語的份量,儼然成為某一種意見領袖。

首先,我真的很討厭旅外人士只會拿自己居住的國家為例、不斷批評台灣。台灣當然不是個完美的國家,這世界上也沒有完美的國家,要分享自己的異國經驗當然好,但是如果不能提出具體的建議或是嚴謹考證研究過的想法,一味地覺得外國月亮比較圓,這種言論其實大可以省省。尤其是用自己直徑小得可憐的管子來看世界就覺得這樣那樣,寫出來難道就不怕被笑話嗎?

其次,所謂的「親子教育專家」真的太過泛濫了;不要說是旅外人士了,台灣現在也有很多自以為的親子教養專家。不過是生養幾個小孩、有經驗、自認為小孩還算乖,就可以覺得自己是專家嗎?不是相關科系、也沒有自行進修研究相關知識,說穿了也只是從頭到尾都是個人心得抒發而已。照這種標準,我媽應該也可以去出一本書講怎麼教養小孩。就連我媽同一個肚皮裡生出來的三個小孩都個性迥異、要用不同方式相處,我才不認為當過父母的人都可以拿自己經驗就搖身一變成為專家。散文寫作(所謂手札、記錄、隨筆)的才能和教育知識並不能相提併論。用 Google 查詢「親子教養作家」,在前幾頁看得到的名字,有幾位是真的學有專長的專家、又有多少位其實只能算是散文作家?

為什麼這麼多人渴求這類親子教養文章和書籍?我可以想像「父母」這個身份讓人惶恐、想要從別人身上學經驗。那就更應該要慎選資訊來源,而不是看網路上什麼文章比較紅、誰的粉絲人數多就一路盲從。唉,或許以前的人在書店看排行榜買書、現代人就是看粉絲人數來買書,是同樣一回事。

自從有部落格、有 Facebook 之後,個人表達意見和想法的管道多了,收看的群眾也多了、廣了。我常想,以前的人做了什麼事,頂多就是鄉里之間流傳,現在則是有很多人迫不及待地自行分享在網路上,所以如果有什麼錯誤的資訊,那影響範圍就遠大於三十年前的口耳相傳了。從這方面來看,網路及電腦設備的普及,似乎也不是一件什麼好事。

要陪伴、要引導思考、要適性發展、要注意對小孩的獎懲原則、…,好像掌握幾個關鍵字之後,我也可以寫得出有模有樣的親子教養文章。不如我來創造一個假帳號,宣稱我教出三個,不,四個,乖巧優秀的小孩,然後來化身親子教養專家,專門講美式教育如何如何…。這個實驗如果可以成功,那一定非常有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