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2017

大鯨魚越來越大

這幾天的大新聞之一,就是 Amazon 以 137 億的高價買下 Whole Foods,因為之前我都沒在媒體上看到任何消息,所以有點驚訝。Amazon 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長成一個讓人難以想像的怪物了,涉入美國家庭的日常消費行為越來越深。

但是認真回顧一下 Amazon 最近的發展軌跡,又會覺得其實也沒那麼值得驚訝。全美國年收入在 $112,000 以上的家庭已經有 70% 是 Amazon 的 Prime 會員、Amazon 先前已經在幾個大城市推出生鮮商品當日配送的 Prime Now 服務、除了以往合作的的快遞業者之外,現在 Amazon 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體系,也雇用兼職的一般業餘司機開著家用小房車送貨。這個月也宣佈推出折扣方案,讓領有政府低收入補助(持食物券購買生活用品的族群)的家庭可以用低廉的會員費成為 Prime 會員。

所以 Amazon 想實現的目標,就是無論收入高低、各種家庭,就連每天都要吃的雞蛋牛奶,都要向 Amazon 購買。用政府補助的消費者可能買最經濟低價的雞蛋牛奶,想要吃有機或是無荷爾蒙食品的人也可以花多一點錢買得到,通通在兩小時之內就送到門口;過去 Whole Foods 建立的形像和供應商關係,就是用來補足拼圖上重要的一塊。以 Amazon 強大的通路能力,還可以低壓採購價格、加大利潤空間。

我承認我已經是個離不開 Amazon 的人,要買任何雜七雜八的東西,第一個就是打開 Amazon 網站搜尋、查看評價。我對 Whole Foods 印象一向不錯,除了價格昂貴這個大缺點之外,賣場設計得好、商品擺設就是比較賞心悅目、生鮮蔬果也總是挑選過而美麗整齊、包裝商品也都強調原料天然健康,讓人錢花得心情很好。所以 Amazon 買下 Whole Foods 對我來說應該算是好事一件?但是不曉得為什麼,這種「大鯨魚併購另一家大公司而變得更大」的事,只讓我覺得害怕。

近來大部份的蔬菜都在巷口的超市 Natural Grocers 購買;雖然它也是連鎖超市、產品品相沒有 Whole Foods 漂亮,但我還是比較想支持這種小規模的社區型店家。被認得、進門就有熟悉的面孔會和我打招呼、聊天,和 Amazon 那種完全和電腦系統互動的購買模式,完全就是兩種極端。

諷刺的是,Amazon 那種完全靠電腦系統預估需求、推薦商品的,完全沒有人味、但很精準;Natural Grocers 的店員也會推薦商品,但是大部份都是每一個檔期主打的商品、或是要我開口之後才會給出建議;又是完全兩種極端。其實,我喜歡的是 Natural Grocers 店員充滿人情味的推薦,常覺得 Amazon 的推薦商品好「雞婆」,老是想要開發我的隱性需求。

(我說,網路上最雞婆的就是 Amazon、Google 、和 Facebook 了。)

不曉得 Walmart 現在是不是正在「抖著等」。我也坐等 Amazon 未來到底能變出什麼更嚇壞我的新服務。

最後,在 Twitter 看到了一則很精彩的貼文,用它作為本日貼文的結尾:「很高興我並不是唯一一個被 Whole Foods 敲竹槓的。 」這件事也反應在 Amazon 和 Whole Foods 的股價上啊(前者大跌、後者大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