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9/2017

匿名信

「匿名信」這種東西到底有沒有效?因為不具名,所以主事者或被攻擊的人大可以置之不理,反正黑函可以來自四面八方、來自任何沒有根據的臆測和影射。但是匿名信一旦公開,主事者似乎還是得回應一下,免得落人口實。

這樣想想,天外飛來的一封匿名信還真是無妄之災、就算是行得正坐得直的人,遇上這種事還是得花費一些力氣澄清或回應。

另一方面來說,投書者是不是完全沒有別的解決方法可以用了、只好採取這種下下之策?溝通管道被關閉、或是發生官官相護的情況、或是發言從來就不受重視、或是長期積壓怨氣,最後只好去註冊一個匿名帳號、發信給全世界。如果溝通管道暢通,誰會想要去做這種事呢?

同事們把這件事當做一個不重要的八卦看待,跑來串門子聊天時,也只能就表面上看得到的事情泛泛地討論一下。主事單位到底要怎麼處理這種公開發送的黑函,我們都很好奇,但最後也只能得到一個很粗淺的暫時結論:發匿名函對促進溝通完全沒有幫助(都匿名了,是要去找誰溝通?)、也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頂多能造成「喚起關心意識 (raise awareness)」的效果、讓收信者意識到這個「可能問題」的存在。

或許這就是匿名者的目的了:讓大眾和主管單位關心這個議題、可以修改規定或流程、設立一些防弊的措拖。

同一個工作單位裡的人看到這種匿名信,情緒還是會受到影響的吧。大家會忍不住猜測誰是藏鏡人、甚至互相猜疑;也有可以是反過來質疑被攻擊的人,覺得凡事「無風不起浪」。同事之間如果為了這種事就減少了對彼此的信任感,其實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在工作場所旁觀了某封公開散佈的一封匿名信,忍不住產生各種感想。也正因為和我無關,我才能在這裡悠哉地設想各種狀況;如果事情發生在我自己身上,恐怕早就氣急敗壞到不曉得怎麼處理才好。雖然事情和我無關,但可以想見被攻擊的人心情一定不好、那個單位的工作氣氛可能會非常低壓。

只能祝福他們可以順利解決問題,投書者也可以獲得滿意的答案、或至少達到渲洩情緒的目的。

對了,以資訊安全的角度來看,發匿名信的人「理論上」應該要做一些保護措施才對,比方說連線到外國的伺服器當作跳板再發信之類的。如果人就坐在辦公室裡,似乎很容易被追查出來,只是資訊部門要不要花那麼大的力氣去查這種事,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