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2017

關於文學獎

這幾年都是在上班途中聽見諾貝爾獎揭曉的消息,分成幾天揭曉物理、化學、經濟、文學獎,NPR 的記者還會設法用最白話的方式把得獎科學家的成就介紹給一般大眾,說明這些研究成果對一般人的生活到底有什麼意義,這樣才能讓聽眾與這些聽起來很遙遠的獎項產生連結。

其它獎項我不知道,但是對於文學獎我會特別留意,因為多年前在書店工作的緣故。去年聽到的得獎者是巴布·狄倫(Bob Dylan) 時,我腦中跳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居然是:啊他有書可以賣嗎?事隔那麼多年還是職業病很重。今年的得獎者是石黑一雄 (Kazuo Ishiguro),如果要為他做一個活動就毫無難度了,他成名許久,作品有中文版,還可以加上影音作品(根據他作品改編的電影)一起。

奇怪的是,台灣的媒體紛紛以「村上春樹又失利」作為標題,讓人看了不禁有點生氣。新聞焦點和標題應該都是石黑一雄吧!而不是莫名其妙一直被推出來說是遺珠的村上春樹石黑一雄的小說作品那麼好、那麼深刻,就連改編成電影的《長日獎盡 (The Remains of the Day)》也是經典,難道不值得介紹一下嗎?物理化學經濟之類的專業知識可能對普通記者來說有難度,文學獎總應該可以好好介紹吧。

我也某種程度上地很喜歡村上春樹的作品,就算是會被酸是文青什麼的,還是堅定喜歡的那種程度。但是他的作品在我心中中完全就不是諾貝爾獎那一種的啊!所以不得獎根本一點也不意外。這樣每年都要拿村上春樹出來講一遍,還硬幫他按上「失落」之類的標籤,還真是莫名其妙。如果我是村上大叔本人,可能現在只想對大眾媒體狂吼:「離我遠一點!」

講一下題外話,關於電影《長日獎盡 (The Remains of the Day)》。當年我還是個高中生,自然還不懂得什麼遺憾、什麼「回顧一生」的感覺,但是因為演員太強大(安東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及艾瑪·湯普遜(Emma Thompson)主演)、劇本也改編得好,情緒非常有渲染力,這部電影一直是我心目中的經典之一。這部電影 1993 年上映,同年競逐奧斯卡獎項的還有《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費城 (Philadelphia)》、《純真年代 (The Age of Innocence)》、《以父之名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鋼琴師和她的情人 (The Piano)》、《絕命追殺令 (The Fugitive)》每一部都是很厲害的片,真是想以想像的競爭激烈。《霸王別姬》和《喜宴》也是那一年入圍最佳外語片 (其實還有芭樂片《西雅圖夜未眠 (Sleepless in Seattle)》也是那一年的電影)。 1993 年是有外星人飛過地球什麼的嗎?

回到諾貝爾文學獎上面。我總覺得這種獲獎,對創作者來說都只是錦上添花而已,當初他們在創作時,根本不可能是抱特一種「我一定要拿諾貝爾文學獎」的心情在創作,那麼得獎與否其實並不那麼重要了。拜託大家就放過村上春樹吧,不要再稱他為遺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