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2017

自製南瓜塔(純素)

以前讀過文章,講到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心裡的舒心食物 (Comfort Food) 也不同,並不是因為味覺上的習慣、或是什麼基因方面的關係,而是和過去的某些美好的記憶產生連結。比方說,很多美國人喜歡吃超甜的奶油軟餅乾(還要有點彈性的,和台灣人吃酥脆餅乾的習性完全不同),那是因為和他們小時候家庭記憶有關;有台灣人因為在寄宿家庭受到主人溫柔善良的對待、也因此建立了「美式軟餅乾等於愛和放鬆」的連結,所以這種餅乾也蠻成了這個人的舒心食物。

開場白講這麼長,只是要解釋為什麼我會把「南瓜派」當成一種特別的食物。其實只是因為當年在 U 唸書時,感恩節總是和叔叔及哥一家總是邀我們一起聚餐過節,每次我都在會買一個南瓜派帶去應節。所以南瓜派和過節氣氛、和美國家人產生連結。

去年我第一次自己做南瓜派,在網路上研究了三天各家食譜之後才開始動手。只是我沒做成九吋半的派、而是直接做成一人份的「塔」。因為製作起來比我想像中容易得多,今年也就繼續製作了。下面簡單整理一下材料和作法,(可以製作十二個)。

派皮材料

  • 麵粉 2 杯 (Cup):使用中筋麵粉 (All purpose flour) 就可以。
  • 鹽少許,約 1/2 茶匙 (teaspoon) :提味用,不必太多。
  • 椰子油 2/3 杯:要呈凝固狀態、非液體的椰子油。
  • 冰水 3 至 6 湯匙 (Tablespoon) :用來調整麵團溼度用,要很冰很冰的,幫助椰子油保持凝固狀態、不被手溫融化。
內餡材料
  • 小型南瓜一顆,蒸熟之後取出瓜肉,大約 2 至 3 杯左右。
  • 無糖豆奶 1/3 杯,加植物油(例如橄欖油油或酪梨油)1 湯匙。去年我是直接使用椰奶,就不必另外加植物油了。
  • 黑糖加楓糖共 1/2 杯,我家沒楓糖,所以我全部使用黑糖。甜度可以自行調整。
  • 玉米澱粉或太白粉 2 1/2 湯匙。
  • 南瓜派香料 (pumpkin pie spice) 2 茶匙(可以依自己的喜好增減):手邊如果沒有南瓜派香料的,可以用肉桂粉、薑粉、肉荳蔻粉、丁香粉(2:2:1:0.5)代替。
  • 鹽少許,約 1/4 茶匙。
作法
  • 內餡的材料全部用攪拌機打均,備用。
  • 烤箱預熱到華氏 350 度(攝氏 174 度)。
  • 和鹽和麵粉混合均勻。
  • 把椰子油和麵粉用手混合。可以用手指或叉子把椰子油弄碎,比較好混合。這時會比較像是溼溼的沙子那種程度。
  • 加冰水調整到可以壓緊成團的程度;這個時候麵團應該很乾才對。
  • 桌面灑麵粉、把皮撖開,分成十二份,舖在烤杯裡,有點折疊也沒關係。
  • 把內餡倒進皮裡,大約裝到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滿,留一點膨脹的空間。如果內餡有多出來的,我是直接倒進小杯裡一起烤,最後用湯匙挖著吃。
  • 以 350 度烤 40 至 50 分鐘,烤到派皮金黃、內餡有點炸裂,就好了。

剛烤好的派太軟(內餡澱粉加得不多),要放涼、甚至冰過夜才會比較方便食用。一般美國人會在上面擠上鮮奶油一起吃,我是覺得這樣就很美味了。

今年多了一個小花招:要吃的時候在上面放迷你棉花糖,進烤箱烤一下下,有一點焦糖味、酥酥軟軟黏黏甜甜,很不一樣哩。

留個紀錄。其實我一年只做這麼一次,寫個食譜是為了方便我明年再次製作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