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008

山本文緒《有家可歸的戀人們》、村上龍《最後家族》

其實這兩本書都看完很久了,一前一後,只是一直不知道怎麼寫它的讀後感比較好。《有家可歸的戀人們》剛看完時的心情很複雜,有種說不出的難受。但是能讓我完全忘記人在 shuttle 上,而要 Karen 出聲提醒我該下車的小說,近期只有這一本。也難怪當時黑眼圈會大力推薦,還不斷追問我看了沒?覺得如何?

後面接著看《最後家族》時,卻是剛剛好相反,在前面部份看得心亂如麻,最後卻漸漸釋懷,可以舒開眉頭。這兩本書我會想放在一起說,因為他們有幾個共通點。當然,兩個作者都是來自日本,講的是當前日本的社會議題(也許也存在台灣,我是這樣相信的。因為日劇在台灣太泛濫、日本文化在台灣社會是主流?這恐怕是另一個問題了)。更重要的是,兩本書各自以不同的角度講到「家」的觀念。

有一陣子,我的 MSN 暱稱寫著「看到門把會怕」。其實應該是看到很多東西都會怕,包括樓梯扶手、信箱的密碼鎖、車門、甚至是銅板。早在當年到北京參訪時,我就知道自己在乾燥的地方超容易被靜電電擊(當年好像是 Kwang 還是 Kevin 遞相機給我幫忙按快門時,也是「啪」一聲地電到),但是沒想到來這裡會這麼這麼嚴重。門把之所以讓我害怕,是因為其它東西我可以儘快不去碰:走樓梯不搭扶手,最多就是踩到冰、滑一跤;信箱可以不開,在上班時間去請 Mail room 的值班人員幫忙看有沒有信;車門可以不要用手關,改用手體去推;只刷卡、不用現金,就不會有找零的問題。但門把卻是不得不碰,不轉門把我可是進不了門哪!

Fox 看到我的那句「看到門把會怕」時,傳來一句訊息:「久了,就不會怕了。」我到後來才知道,這句話並不是指我的體質會改變、以後會較不容易被電,而是指我會變得勇敢,會有豁出去的勇氣、會變得麻木…。

1/20/2008

Goddess

我突然想到了這個莫名其妙的問題: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會形容自己很崇拜、一點非份之想也沒有的女性為「女神」?我個人第一次聽到,是在已停播的「志勇智勇電力學校」聽到鄭元暢林志玲為他的女神。說得真是太好了,我也這麼覺得,此女只應天上有啊!

後來這個稱號就被廣為運用了。每次聽到別人稱某女為「女神」時,我總是忍不住會豎起耳朵仔細聽聽她的事蹟,或是更忍不住地會問:「請問是怎麼個神法?」

1/02/2008

蘇慧倫的「我們都是好人」

我這輩子最常上 KTV 唱歌的時候,應該是大三到大四那兩年,每次都可以唱四五個小時也不嫌累。和同學、室友日日夜夜地聽相同的歌,一起上 KTV 最過癮了,每首歌都能大家合唱、或是換手接唱,甚至互相幫別人點拿手歌,也不會出現怪里怪氣聽都聽不下去的歌。

有些歌很紅沒錯,有些歌也很有性格,但我就是不喜歡,更討厭這些歌在 KTV 裡的刺耳效果。先說明,這是個人喜好問題,我絕不是在批評某些歌手或歌曲。我絕對不會點的歌包括:信樂團的「死了都要愛」、蕭亞軒的「表白」、王心凌的「愛你」等等。這些歌我都會唱(因為打歌打得兇),但就是覺得在 KTV 裡唱起來不好聽,也或許和當時唱的人及環境有關。在第二份工作時,幾次部門聚會和同事唱歌,我都唱得很少,還被 YY 問:「妳怎麼不唱?妳不是超愛唱的嗎?」我和她在第一份工作共事時,確實每次和同事上 KTV 也是亂唱一通,不管歌是不是我點的,不拿麥克風也自己唱得很開心。

但唱歌是要講氣氛和同伴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