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2017
3/30/2017
職業球隊進駐
美國的職業足球聯盟 (National Football League, NFL) 的球隊目前有 32 個,各自有一個「主場城市」,該城市的居民也通常會支持那個球隊。其實好像所有的職業球隊都是這樣,籃球、棒球都是,有些城市甚至有多個球隊。如果球隊要「搬家」,則要全體球隊一起投票表決才行;球隊搬家的例子不少,但是搬家涉及重大的經濟問題,非常複雜;主場城市會有球場、也有訓練設備等等,會有從各地前來參加比賽的球迷,所以週邊的旅館和觀光產業、甚至交通道路等,都要規劃在內。
3/29/2017
客服電話的聲音
學生從工作趕來我的課外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開口先為他的沙啞聲音道歉。其實我也沒注意到,以為他本來就聲線比較粗。他說,連上了八個小時的班,所以沒聲音了,他的工作是本地某大飯店客服中心的電話專員。上班時間中,必須連續接聽電話,沒得休息,電話與電話之間有休息時間啦,系統都自動設定好了:三秒鐘。
3/28/2017
《野武士美食家》《安東尼.波登:未知之旅》
最近晚餐時間收看的是 Netflix 上的《野武士美食家 (野武士のグルメ)》,每一集只有短短二十分鐘,內容又是各式各樣的美食,十分下飯。每一集都看得我哈哈大笑,又直呼:「這種 food porn 影片太過份了。」所謂 food porn 就是把食物拍得像色情片一樣煽情,近拍、慢動作、強調色澤和聲音(像是一口咬下炸物外皮那個聲音),以「引起食慾」為最高指導原則。
3/27/2017
Facebook 上的社團
用 Facebbook 也很多年了、也加入了幾個社團,從早期的「台灣人在美國」、幾個烹飪社團,到後來的本地台灣人社團,一直鮮少發言,只是久久進去看一下有沒有什麼資訊。我對於這些社團的普遍感想是:大家真的好愛吵架啊!吵完架還要選邊站。上面提到的幾個社團都歷經分裂、團員大出走等等各種劇情,還蠻妙的。是說人之間的相處本來就是「合則來、不合則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是分團之後還要繼續往下演(在對方團裡有間諜、打探消息什麼的),就有點好笑了。就像是台灣的偶像劇會被批評劇情老套一樣,我也看膩了這種茶壺裡風波的戲碼,所以不再收看,也覺得這些 Facebook 社團沒什麼意思。
但是我最近破例又加入了一個社團,還會固定每天收看;社團名稱叫「不塑之客」,望文生義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個以「環保」為主題的社團。
3/26/2017
在家工作的地點
過去這一週以來,一直在家裡把我的桌子、椅子、電腦、螢幕到處移動,試圖要找一個比較舒適又方便的地方工作。本來是在樓上有一間書房,可是在天氣逐漸回暖之後,發現下午在書房工作很熱;再加上樓上全面舖置地毯,所以我常覺得電腦椅擺上去會歪歪地、重心不平均。就算是加了地墊也沒有完全解決問題。
3/25/2017
所謂的政治這件事
這兩天美國人最關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健康保險的法案到底會變成怎樣:當年歐巴馬的 Affordable Care Act (或 Obamacare)到底會不會被推翻、改以 Trumpcare 取代?上下班路上的廣播節目都在討論這件事、也電話連線了好幾位議員、邀請多位專家討論法案修改之後在各方面造成的影響,本州的議員也在節目上表達自己的立場等等。最後的結果是川普失敗,Obamacare 得以繼續實施。
這件事對我沒有什麼切身影響,但是我對於美國總統和眾議院議長的政治運作、遊說印象深刻。或許是受到之前收看《House of Cards》的印象影響,我難免會想像他們在枱面下一定做了很多事,只是最後結果不如他們所願。
3/24/2017
小世界
和系上的同事 RT 討論一個研究專案要怎麼進行比較好,中間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夾雜了他曾經去過台灣參加研究會的往事,那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哩!他講到當時受邀去「台灣的南部」,有一所好學校,是我這個學門的重鎮之一。我悠悠地問是不是某所學校,果然命中。
3/23/2017
袋型雞肉派 Chicken Hand Pies
用快要過期的航空公司哩程訂閱了一批雜誌,除了不必用大腦看的週刊 《People 人物》和 《Sports Illustrated 運動畫報》之外,還有月刊的《Wired 連線》、《Cooking Light 烹飪之光》。其它雜誌通常看了就會丟掉,只有《Cooking Light》會讓我想留下來,因為裡面分門別類介紹了很多有趣的食譜,還附上準備時間、烹飪時間,甚至有熱量和營養成份,非常實用。
這個月的雜誌上有一道 Chicken Hand Pies,是把傳統的 Chicken Pot Pie 改為包起來的口袋形狀、方便㩦帶。週末花了半天做了一批十二個,就成為了我這週的中午便當了。
3/22/2017
表達關心
和媽媽通電話時,聽她說到週末有一位家族中的長輩回鄉掃墓,特地到家中探望她;伯伯剛好看到我媽一個人在家(其實當時大哥和大嫂剛上樓),覺得她也太孤單了。過了兩天之後,這位伯伯又打電話給她,邀她上台北玩,「不然一個人在家也太寂寞了」。不曉得這其中的對話是怎麼進行的,媽媽在通話結束之後的感想居然是「我應該沒有那麼可憐吧?為什麼覺得他在同情我?」
3/21/2017
人人可以錄音拍照錄影的時代
系上請了一位知名學者來演講,晚上特地留下來參加。因為到得晚,我坐在演講廳的最後一排,剛好可以把所有人的一舉一動收在眼裡;我看到有人把手機拿起來就對著投影片拍照、也有人就直接開了錄影,我在猜,或許也有人就開始錄音了。這是個人人有手機的時代,這些事都顯得很稀鬆平常?
3/20/2017
細菌多還是我有潔癖?
週末帶了考卷回家改。摸了考卷之後,我就會覺得雙手沾滿細菌,不想摸家中的其它任何東西,一雙手老是舉在面前,簡直像是要動手術之前已經刷好手的醫生一樣。如果真的要碰別的東西了,就去用肥皂把手徹底洗過、擦乾之後再說。我這樣到底算不算是有了潔癖呢?
3/19/2017
外帶起司蛋糕
常去的 Weiss Restaurant Deli Bakery 在餐廳隔壁有一個小店面,賣烘焙產品、小菜、沙拉等等,每次路過都覺得放在冰櫃裡的起司蛋糕看起來很好吃。可是因為外帶的食物會被裝在保麗龍盒裡,所以我一直想要自備容器再去買(因為平常帶的玻璃盒不夠大),可是每次出門時都忘記,所以也拖了很久很久。這次終於記得了!我還特地拿了一個比較大的盒子,總覺得空間充裕的話,會比較方便櫃台人員幫我盛放蛋糕吧。
3/18/2017
公共廣播電台的募款活動
本地的公共廣播電台,是屬於全國聯播 NPR 節目的電台之一,全靠每季的募款活動支持電台的營運。自從搬來本城之後,固定在上下班時間聽收聽 NPR 、還有本城電台自製的當地新聞節目,聽著聽著也覺得自己有責任支持一下,所以儘可能在在能力範圍之內參加募款活動。
3/17/2017
3/16/2017
3/15/2017
壽終的 Fitbit
幾個月前,某天突然發現我的 Fitbit Charge HR 裂了一個開口,雖然並不影響使用,但我還是難免擔心水會跑進去,所以拜託 Lan 幫我用膠封起來。隔了一陣子鬆開,又請他黏了第二次。在網路論壇看其它人的留言,似乎是這個產品的常見毛病,不影響使用,但很難看。
3/14/2017
3/13/2017
3/12/2017
飲茶 @ KJ Dim Sum & Seafood
在網路上看到台灣同鄉們討論著本城哪一家飲茶最好(增加了不少見聞),很多人都推薦「 Rio 賭場裡那家『粤港海鲜酒家』(KJ Dim Sum & Seafood) 」,說是材料用得好又價格經濟,連專長粵菜的廚師也推薦。這家賭場飯裡各式餐廳都有,除了吃到飽的自助餐之外,也有幾家電視名廚開的餐廳;一家專賣港式飲茶和海鮮的餐廳可以存活下來,想必是有過人之處。
3/11/2017
免費午餐
系上如果選在中午時間開會,系主任會請系秘書訂餐、請大家吃簡單的午餐。今天系秘書訂了達美樂披蕯。之前吃過幾次,早就把達美樂披蕯定位成「連鎖體系裡味道最不怎麼樣」的披蕯,所以也沒抱持太大的期待,只是當作「吃了不餓」的食物而已。
3/10/2017
3/09/2017
沒有女性的一天「A Day without a Woman」
原來所謂的三八婦女節,並不是台灣特有的,我真是孤陋寡聞。早晨上班時在廣播聽到,也是美國女性發起「A Day without a Woman」活動的日子(原來上個月聽到的活動是選在三月八日這天舉行)。這其中包括罷工/不上班,還有不消費,為的是突顯女性對社會各方面以及經濟的貢獻。所以並不是罷工然後在家沒事就去血拚的意思。
3/08/2017
在 Amazon 賣書
有一些不太重要的書,休閒用的,看完之後就一直堆放著,既不會想再看一次(因為不是什麼重要知識的書,也不是好看的小說),狀態都還很新很好。突然想到可以在 Amazon 上賣。本來只是刊登看看、也沒抱多大的希望,沒想到不到二十四小時就賣出了。
3/07/2017
牙齒檢查
工作的健康保險裡包含了一年兩次的牙醫檢查,因此每半年就會定期和我的牙醫見上一面,還有潔牙師。我的牙醫是個講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發展的人,每個星期診所只營業四天(好羨慕!),每天也只約診到下午三點,所以無法避免地,我一定得約診在工作日、上班時間。為了儘量不影響工作(也不影響找停車位!),我喜歡約早上七點的時間,作為當天第一位病人,也能確保準時就診,不會因為前一個病人延遲而影響我的時間。
3/06/2017
另一半的消失
從早年的「同輩的朋友們都結婚啦」到「同輩的朋友們都生小孩啦」,最近已經到了「同輩的朋友們離婚了」或甚至是「同輩的朋友們喪偶了」。雖然人生不過就是生死病死,憎聚愛離,但發生在認識的人身上,還是讓人充滿感慨。
3/05/2017
3/04/2017
耳朵痛
近日和幾位其它學校的同事工作,非得要通過電話溝通才行。畢竟有些事電話上說一說比較清楚快速,如果老是用 email 往來又費時又費手指力。可是用電話溝通開會缺點也不少。一來是要安排時間時必須把時差算進去,二來是常常講電話講到我耳朵痛。
3/03/2017
3/02/2017
學術倫理
最近台灣各大學連續發生幾件醜聞事件,大致上都是研究數據造假方面的問題。先前是台灣大學,我才發現 2014 年在交通大學也發生過論文造假的「貨櫃屋事件」,再加上之前還有「一人分飾多角自審論文」的事,一件接著一件的,又都是頂尖大學、知名教授,讓人不禁困惑這到底是發生什麼事了?
3/01/2017
考試還是知識交流?
因為對某個資料分析方法有疑惑,查了文獻兩天,想要確認一下,所以就在三樓走了一圈,遇到同事在的,就問一下他們對那個方法熟不熟悉、他們覺得應該怎麼做。同事們都很和善,就算無法馬上講出詳細的做法,大多也會稍微和我討論一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