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2017
學生社團
11/29/2017
波本酒桶熟成咖啡
11/28/2017
11/27/2017
11/26/2017
自製南瓜塔(純素)
開場白講這麼長,只是要解釋為什麼我會把「南瓜派」當成一種特別的食物。其實只是因為當年在 U 唸書時,感恩節總是和劉叔叔及杜哥一家總是邀我們一起聚餐過節,每次我都在會買一個南瓜派帶去應節。所以南瓜派和過節氣氛、和美國家人產生連結。
11/25/2017
11/24/2017
11/23/2017
《花甲少年轉大人》
11/22/2017
網路中立性(Net Neutrality)
坦白說,我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見解,所以只對學生說:「這個議題我無法下定論,只能建議你多看看支持和反對雙方的意見,再自己判斷。」這答案有說跟沒說一樣,但我覺得在我自己還不很確定的時候,還是不要隨便作答比較好。
11/21/2017
11/20/2017
一半傳統一半美式
誰知道講完這話之後,隔年又參加了一場婚禮、現在又遇上了同事兼導師 AK 再婚。世事真是太難以逆料。
11/19/2017
薄酒萊 (Beaujolais) 2017
11/18/2017
Kumbaya
11/17/2017
大隊接力、跑步、及像蒼蠅一樣的高中時期
當時高中校慶那天會舉行運動會,「大隊接力」這個項目每個班級都得參加,因為我們班的人數比別班少、少到都要湊不齊比賽人數了,所以無論跑得快或慢,班上每個人都得參加練習。她一開話題,大家就紛紛回應、討論起當年各種趣事。我看了大家熱烈的討論,心裡只是苦笑,因為我從小到大就是運動不在行、跑步特別差啊。
11/16/2017
電梯對話
我通常是說「哪一樓 (which floor)?」但也聽過人說「什麼樓 (what floor)?」心裡不禁懷惑,哪一個才是對的?
11/15/2017
11/14/2017
困難或簡單
他一邊打開作業,一邊對我抱怨說:「這次的作業好難啊!」
我微笑答:「難?都做出來了,哪裡會難呢。」
他想了兩秒:「妳說得沒錯,這麼說來,這個作業的確是不難。」
真是個容易被說服的小孩。
11/13/2017
促銷的手法
11/12/2017
11/11/2017
台灣來的粉絲
餐後送他去本城最大的暢貨購物中心採買,我們也就順路到附近的Costco 的「商業中心」(Business Center) 逛逛。
11/10/2017
蹠骨疼痛
網路時代就是什麼都可以上網查。我 Google 了一陣子、搭配圖片說明,覺得我的症狀比較像是「蹠骨疼痛」(Metatarsalgia)。
11/09/2017
11/08/2017
甜餅乾
他說:「這是我女朋友做的,請妳吃。」
我抗拒了一下:「可是我不應該吃甜食…。」
他又說:「沒關係啦,我女朋友自己做的耶。」
我就屈服了。
11/07/2017
11/06/2017
往回看
11/05/2017
第一次當貴賓,在 Bacchanal Buffet
所謂的貴賓,是在進場和等候帶位時都不必和一般客人一起排隊,可以快速優先進場、就座,在桌子上還會被擺上一個牌子(就是篇首的照片),讓服務人員知道我們是貴賓。其實自助餐廳就是自行取用各種餐點,所以就座之後其實就感覺不出來「貴賓」和一般客人的分別;但是可以跳過門口長長的人龍直接進場、入座,感覺還真是「備感尊榮」 。
11/04/2017
痛苦並快樂著的球迷
小時候會跟著爸爸在週日早上收看美國職業籃球 (NBA) 比賽,當時也不懂得什麼支持某一個球隊、成為球迷。中學到大學時期則是身邊很多同學都在看台灣的職業棒球、也都有各自支持的球隊,我也沒成為特定球隊的球迷。我就和大部份的台灣人一樣,永遠只是國家代表隊的忠實球迷而已。開始和 Lan 一起看賽車時也沒有特別的喜好,直接接受和他支持同樣的車隊就是了。
到了美國唸博士班,才開始見識到大學各種體育競賽風行的氣氛,也受到感染而成為美式足球隊的球迷(奇怪,我怎麼沒成為籃球隊或體操隊的迷呢?),畢業後仍然按時收看比賽、球隊到本城比賽時也特地前去參加球迷活動。這好像是一種文化現象?就連我的同事們也都繼續支持著他們母校的球隊,閒暇聊天時也會提到各自球隊的成績等等各種話題。
11/03/2017
角色對調
11/02/2017
舊衣服
後來認真一想,覺得這個問題就不定是倒因為果了:某些衣服太好穿了,所以才會一直穿到快破了還捨不得丟掉,每次伸手拿衣服(或褲子)時總是忍不住還是拿同一件。